首页 加密货币收益文章正文

《币圈“稳定”收益?一场收割韭菜的数字游戏》

加密货币收益 2025年04月05日 20:21 50 author

稳定币收益:一场精打细算的数字游戏

前言:熊市里的那点儿“稳定”幻觉

最近这加密货币市场,死气沉沉的,让人昏昏欲睡。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“躺平”的气息。什么百倍币、千倍币,都成了传说,大家开始怀念起“稳定”二字了。于是,稳定币收益这个老掉牙的话题,又被拎了出来。说白了,就是韭菜们在熊市里,想找点儿心理安慰,哪怕收益低得可怜,也总比血本无归强。

但是,各位扪心自问,加密货币世界里,真有“稳定”这回事儿吗?所谓的“稳定币收益”,是不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数字游戏?

稳定币的“七宗罪”:种类繁多,各怀鬼胎

稳定币这玩意儿,看着都差不多,实际上,背后心思可多了去了。说白了,都是想来分一杯羹。但鱼龙混杂,韭菜们一不小心,就可能踩坑。

USDT:野蛮生长,命硬如铁?

说起稳定币,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USDT。这玩意儿,应用场景广到令人发指,交易所、发工资、国际贸易,甚至线下支付,哪儿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但问题是,USDT的合规性,一直是个谜。

大家一边用着USDT,一边祈祷它“大而不能倒”,指望着Tether哪天良心发现,能兜底。可Tether真有这个能力吗?还是只是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?细思恐极。

合规稳定币:看上去很美,用起来受罪?

USDC,PayPal USD,BlackRock USD… 一堆“合规”稳定币冒了出来,个个都号称自己是“链上美元”。但说实话,除了USDC,其他那些,应用场景都挺局限的。

USDC确实不错,链多,应用也多,但最大的问题是,它太“合规”了。动不动就冻结账户,审查交易,搞得跟传统银行一样。这还是加密货币吗?

超额抵押稳定币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?

DAI,USDS,LUSD… 这些稳定币,都号称自己是“超额抵押”,听起来安全感满满。但实际上呢?DAI的抵押品,大部分都是ETH,ETH波动一大,DAI也跟着遭殃。LUSD更狠,直接搞了个“零抵押借贷”,110%的质押率,听起来很创新,实际上,风险也高得吓人。

合成资产稳定币:高收益的潘多拉魔盒?

Ethena的USDe,是这轮周期的“明星”。靠着资金费率套利,号称能给用户带来高收益。但这种模式,说白了,就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。一旦市场行情反转,资金费率变成负的,谁来兜底?

RWA稳定币:传统金融的续命稻草?

USD0,USDY… 这些稳定币,都号称自己是“RWA”,底层资产是美国国债。听起来很稳健,但收益也低得可怜。而且,RWA这玩意儿,合规要求高,运营模式重,搞不好,还不如直接去买国债。

算法稳定币:血淋淋的教训,敲响的警钟

UST的崩盘,已经证明了,算法稳定币就是个笑话。没有任何真实价值支撑,靠着“信仰”维持,一旦市场恐慌,瞬间崩盘。FRAX现在苟延残喘,但又能撑多久?

非美元稳定币:注定是配角?

EURC,EURT,BRZ… 一堆非美元稳定币,想来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。但说实话,目前来看,都是炮灰。加密货币世界,还是美元说了算。非美元稳定币,唯一的出路,可能就是在合规监管框架下,搞点支付业务。

稳定币收益模式: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也各怀鬼胎

稳定币本身不产生价值,所谓的“稳定币收益”,本质上都是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的。各种收益模式,看着眼花缭乱,实际上,都是在玩零和游戏,甚至负和游戏。

借贷:古老而庸俗的生息方式

借贷,是最传统的金融模式。你把稳定币借给别人,别人给你利息。但问题是,借贷平台靠谱吗?借款人会不会跑路?收益稳定吗?

CeFi平台,比如币安、Coinbase、OKX,看起来安全,但实际上,都是黑箱操作,你根本不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。DeFi协议,比如Aave、Sky Protocol,代码开源,但智能合约漏洞,Rug Pull事件,层出不穷。

行情好的时候,借贷收益确实高,但行情一差,收益瞬间跌到谷底。固定利率借贷,收益稳定,但流动性差,错过了行情上涨的机会。

流动性挖矿:矿工的黄粱一梦?

以Curve为代表的流动性挖矿,靠着AMM交易手续费和代币奖励,吸引用户提供流动性。但Curve的收益,低得可怜,除非是大户,否则,连Gas费都赚不回来。

Uniswap的稳定币池,也面临同样的问题。非稳定币交易对,还有可能因为无偿损失,赔得血本无归。其他小交易所的稳定币池,收益高是高,但Rug Pull的风险,也高得吓人。

市场中性套利:Ethena的“阳谋”与散户的狂欢?

市场中性套利,听起来很高大上,实际上,就是同时做多和做空,对冲风险,赚取价差。资金费率套利、期现套利、跨交易所搬砖… 各种套利模式,专业性极强,普通散户,根本玩不转。

Ethena的出现,让“资金费率套利”走进了大众视野。用户存入stETH,铸造USDe,同时在交易所开空单,赚取资金费率。听起来很美,但问题是,一旦出现长期负资金费率,谁来承担亏损?Ethena的“稳定”神话,还能维持多久?

美债RWA:看似稳健,实则鸡肋?

美联储加息,让美元利率飙升。RWA项目,把美国国债搬上链,号称能给用户带来4%以上的收益。但问题是,4%的收益,真的值得你冒着加密货币的风险吗?

Ondo的USDY,面向非美国用户,OUSG面向美国机构,收益都是4.25%。Usual协议,在一篮子美债的基础上,增加了USD0++,为美债提供了流动性。但Usual的高收益,主要靠代币补贴,Pills激励,流动性挖矿,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。

期权结构化产品:高收益的诱惑,高风险的陷阱

交易所的结构化产品,双币策略,本质上都是期权交易。卖出看跌期权,赚取期权费,或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入BTC或ETH。

这种策略,适合震荡行情。单边上涨,容易踏空。单边下跌,容易被套。新手容易追求高收益,忽视风险敞口。

收益代币化:Pendle的精妙设计,与无情的资金效率

Pendle协议,把收益资产拆分为本金代币PT和收益代币YT。持有PT,可以获得固定收益。购买YT,可以投机未来收益。卖出YT,可以对冲风险。

Pendle的稳定币池,收益率确实高,但期限短,需要频繁操作,Gas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Pendle的精妙设计,掩盖不了它资金效率低下的事实。

一揽子稳定币:看似省心,实则平庸?

Ether.Fi推出了Market-Neutral USD池,把借贷、挖矿、套利、收益代币化,各种策略组合在一起。对于不想频繁操作的用户来说,看似省心,但收益也平庸。

稳定币质押:另辟蹊径,还是饮鸩止渴?

Arweave的AO网络,接受stETH和DAI的质押,质押DAI可以获得最高的AO收益。这种模式,本质上是以小博大,用稳定币去博取高风险的代币奖励。一旦AO网络发展不起来,代币价格暴跌,质押的DAI,也会跟着遭殃。

标签: 稳定币 DeFi 收益 熊市 usdt

发表评论

Blockchain Bites Copyright Blockchain Bites https://www.mixinft.com 2024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 川ICP备202456847-8号 Power By Blockchain Bi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