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互娱财报揭秘:AI豪赌藏隐忧,小游戏难破局
财报背后的真相:三七互娱的AI豪赌与小游戏迷局
游戏圈的财报季,简直就是一场比谁更能吹的盛宴。上市游戏公司们个个摩拳擦掌,试图用漂亮的数字和诱人的前景来迷惑投资者。没错,说的就是你,三七互娱。表面上,营收增长,利润也勉强过关,又是大手笔分红,一片欣欣向荣。但仔细扒开这层华丽的包装纸,露出的却是对AI的疯狂押注和小游戏市场的焦虑。这真的是一家健康发展的游戏公司该有的状态吗?我对此深表怀疑。
纸面繁荣:营收增长的遮羞布,利润微增的无奈
- 4%的营收增长,呵呵,这在如今内卷到死的游戏市场,算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?更别提那可怜的0.54%的净利润增长了,几乎等于原地踏步。说白了,就是靠着砸钱营销和疯狂压榨老游戏,才勉强维持住了局面。这种增长,根本不具备可持续性,就像一个靠兴奋剂维持的运动员,随时可能崩盘。
粉饰的报表:数字游戏下的真实盈利能力
别忘了,财报这种东西,水分有多大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各种会计手段、报表调整,都能把数字变得好看。营收增长了,但成本呢?营销费用是不是暴涨?研发投入是不是挤牙膏?这些问题,财报可不会告诉你。所以,别被那些看似光鲜的数字迷惑了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看三七互娱真实的盈利能力到底如何。
分红大戏:慷慨背后的隐忧
再来说说这个分红,82.29%的归母净利润拿来分红,确实够慷慨。但问题是,钱都分了,未来的发展怎么办?难道指望靠老游戏吃老本,靠AI画大饼?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,短期内能讨好股东,长期来看,只会损害公司的竞争力。分红,说白了,就是管理层为了稳住股价,给投资者喂的一颗糖,至于这颗糖有没有毒,谁知道呢?
长青?常青?老游戏还能撑多久?
三七互娱所谓的“精品化”战略,说穿了就是靠着几款老游戏续命。《Puzzles & Survival》、《斗罗大陆:魂师对决》… 听着耳熟吗?这些游戏上线多久了?还能贡献多少流水?就算它们现在还能打,但用户的耐心是有限的,审美是会疲劳的。一款游戏再好玩,总有一天会被玩家抛弃。
《Puzzles & Survival》的“成功”:是创新还是换皮?
《Puzzles & Survival》这种“三消+SLG”的缝合怪,也敢吹成创新?说白了就是把两种已经成熟的玩法强行拼凑在一起,吸引一些猎奇的玩家。这种游戏能火一时,但绝对火不了一世。等玩家的新鲜感过去,立马就会被扔进垃圾堆。更何况,这种模式早就被其他厂商玩烂了,三七互娱又能玩出什么新花样?
海外扩张:是机遇还是陷阱?
海外收入翻了5倍,听起来很诱人。但海外市场真的那么好啃吗?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、政策、用户习惯都不同,想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,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。更何况,海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各种本地厂商、国际巨头都在抢夺用户。三七互娱真的有足够的实力,在海外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吗?我对此表示怀疑。海外扩张,搞不好就是一场烧钱的无底洞。
小游戏: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?
现在,游戏公司都把小游戏当成救命稻草,三七互娱也不例外。《寻道大千》、《叫我大掌柜》、《无名之辈》… 这些小游戏确实给三七互娱带来了不少收益,但小游戏市场的本质是什么?是碎片化、快餐化、同质化。玩家玩小游戏,追求的是轻松、简单、消磨时间,而不是深度、创新、长期投入。
“爆款制造机”的真相:偶然性与必然性
“爆款制造机”?呵呵,这话说得真敢。小游戏市场,爆款的出现,往往是偶然因素大于必然因素。一款小游戏能不能火,除了游戏本身的质量,还要看推广、运营、渠道、甚至运气。三七互娱就算有一套所谓的“工业化方法论”,也无法保证每一款小游戏都能成为爆款。更何况,小游戏的生命周期非常短,一款游戏火了,很快就会被其他游戏取代。
小游戏市场的红海:三七互娱能突围吗?
小游戏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,竞争异常激烈。各种换皮游戏、山寨游戏层出不穷,玩家的选择太多了。三七互娱想要在小游戏市场突围,需要拿出真正有创意、有特色、有品质的游戏,而不是靠着砸钱营销和疯狂推广。但问题是,三七互娱有这个能力吗?看看他们那些所谓的小游戏,有哪个真正让人眼前一亮?
20款新品:画饼充饥还是蓄势待发?
储备超过20款游戏?听起来很厉害,但数量并不代表质量。这20款游戏中,有多少是真正有潜力、有创意的?有多少是换皮、山寨、蹭IP的?更何况,游戏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充满风险的过程,一款游戏从立项到上线,需要经历无数次的修改、调整、甚至推倒重来。20款游戏,最终能成功上线的,又能有多少?
IP改编:是捷径还是依赖?
《斗破苍穹》、《诡秘之主》、《斗罗大陆》… 三七互娱又开始玩IP改编的老套路了。IP改编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流量和关注度,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。如果游戏质量不过关,不仅会辜负IP粉丝的期望,还会损害IP的价值。更何况,IP改编的成本非常高,授权费、推广费、运营费… 各种费用加起来,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三七互娱真的能把这些IP改编做好吗?还是只是想借IP圈一波钱就跑路?
全品类覆盖:是广撒网还是无重点?
SLG、MMO、卡牌、模拟经营… 三七互娱试图覆盖所有品类,这种做法看似全面,实则分散了资源和精力。每个品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户群体,想要在每个品类都取得成功,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运营资源。三七互娱真的有足够的实力,在所有品类都做到顶尖吗?还是只是想广撒网,碰运气,哪个品类火了就往哪个品类砸钱?这种做法,只会让三七互娱在每个品类都平庸,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AI狂热:豪赌未来还是概念炒作?
AI,现在是游戏圈最火的概念,没有之一。三七互娱也毫不例外,把AI吹得天花乱坠,又是自研大模型,又是投资AI公司,一副All in AI的架势。但问题是,AI真的能拯救游戏行业吗?还是只是一个被过度炒作的概念?三七互娱对AI的投入,是真正的战略布局,还是只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喜好,蹭一波热度?
自建AI体系:“小七”大模型真能重塑游戏?
“小七”大模型,听起来很唬人,但它的实际效果如何?真的能覆盖游戏研运全链路,提升游戏研运工业化水平吗?别忘了,AI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算力支撑,还需要不断地训练和优化。三七互娱真的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积累,打造出一个真正有用的游戏领域大模型吗?还是只是想用AI的概念,包装一下现有的工具和流程?
AI投资版图:是战略布局还是盲目跟风?
智谱华章、百川智能、月之暗面… 三七互娱投资了一堆AI公司,看似构建了一个庞大的AI生态,但这些投资真的有价值吗?这些AI公司真的有潜力成为未来的独角兽吗?还是只是三七互娱为了抢占AI赛道,盲目跟风,乱撒钱?更何况,AI技术的迭代速度非常快,今天的热门技术,明天可能就被淘汰了。三七互娱的这些投资,会不会打水漂?
人才争夺战:AI神话的泡沫?
现在,所有公司都在抢AI人才,三七互娱也不例外。又是高校赛事,又是实训课,又是校企合作,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。但问题是,AI人才真的那么稀缺吗?还是只是被炒作出来的泡沫?更何况,AI技术需要与游戏开发深度结合,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。三七互娱培养的这些AI人才,真的能理解游戏开发的需求,并创造出真正有创意的AI应用吗?还是只是纸上谈兵,华而不实?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