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兴杰特新材IPO遇阻:实控人违规操作,业绩增长乏力成疑
嘉兴杰特新材IPO疑云:实控人违规操作与业绩增长乏力
北交所问询下的遮羞布:实控人自掘合规陷阱
2025年4月,杰特新材那份姗姗来迟的北交所问询函回复,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自爆。原本指望靠着“高性能防护材料”的概念,募集2亿资金在资本市场搏一搏,现在看来,更像是给自己挖了个坑。这哪里是IPO,简直是把自己的“家丑”公之于众。你说你缺钱,想上市圈钱,但实控人自己屁股都没擦干净,这让人怎么相信你管理公司的能力?
暗度陈仓的资金游戏:经营贷如何成了“股权认购款”?
好家伙,实控人谈栋立,这名字记住了!他和他的亲戚朋友们,上演了一出精彩的“乾坤大挪移”。拿着银行的经营贷款,说是为了公司周转,结果呢?1500万直接进了自己的口袋,用来认购公司股份、偿还股权收购的借款。这操作,简直把银行当成了提款机,把监管当成了摆设。
更绝的是,这笔钱还不是直接从自己账户走,而是绕了好几个弯,通过供应商浙江中朝以及其他第三方转手。这哪是简单的资金往来,分明就是试图掩盖资金的真实用途,逃避监管的追踪。这种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的手段,玩得溜啊!但是,这种把戏能瞒得过谁?北交所的问询函,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,打醒了那些还抱有侥幸心理的人。别以为钻了监管的空子就能蒙混过关,出来混,迟早要还的。
这种行为,往小了说,是违反了《贷款通则》,破坏了金融秩序;往大了说,是挑战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。你用本应该用于企业经营的钱,来给自己增加股权,这不是明摆着侵占其他股东的利益吗?这种人,有什么资格来管理一家上市公司?
增长神话的破灭:业绩断崖式下滑背后的真相
数据迷雾:被粉饰的增长与难以自洽的解释
杰特新材的招股书,乍一看,营收和利润都在增长,尤其是2023年,扣非净利润暴增110%。但仔细一琢磨,味道不对。2024年,营收增速直接腰斩,扣非净利润增速更是断崖式下跌,只剩下可怜的21.78%。这业绩下滑的速度,比股市崩盘还快!
这种过山车式的业绩变化,是偶然吗?恐怕未必。如果说2023年的高增长是昙花一现,那2024年的大幅下滑,很可能才是这家公司真实实力的体现。这种业绩的波动性,让人不得不怀疑,之前的增长是不是被粉饰过的?是不是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,强行拉高业绩,为了上市做准备?
可持续性之辩:原材料红利褪去,核心竞争力何在?
面对监管的质疑,杰特新材给出的解释是:原材料价格下降。也就是说,2023年的业绩暴增,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原材料红利。但是,这种红利能持续多久?一旦原材料价格上涨,或者市场竞争加剧,这家公司的业绩还能保持增长吗?
更让人担忧的是,杰特新材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?是技术创新?还是市场营销?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,这家公司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。如果仅仅依靠原材料红利来支撑业绩,那么它的成长性就非常值得怀疑。
一家企业,如果不能依靠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来提升竞争力,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上,那么它的未来注定是充满风险的。杰特新材,或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当原材料红利褪去,当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,它还能拿出什么来应对?
内控的溃败:财务漏洞与监管的容忍底线
转贷魅影:畸形的融资手段
杰特新材的财务内控,简直就是一团乱麻。为了满足银行的“受托支付”要求,竟然玩起了转贷的把戏,通过供应商嘉兴焱发转手3300万元。这种操作,简直是把银行的规定当成了儿戏,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当成了过家家。
先不说这种转贷行为本身就存在风险,一旦供应商出现问题,或者资金链断裂,这笔钱很可能就打了水漂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行为暴露了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严重缺陷。正常的企业,融资渠道应该是畅通的,财务管理应该是规范的。而杰特新材却需要通过这种“曲线救国”的方式来融资,这说明它的财务状况可能并不像招股书上写的那么光鲜亮丽。
奖金迷局:高管避税的拙劣表演
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这家公司的高管,竟然还打起了个人所得税的主意。通过让其他员工代领奖金的方式,来减轻自己的税负。这种行为,简直是把税务局当成了傻子,把员工当成了挡箭牌。
虽然事后补缴了税款和滞纳金,也拿到了税务部门的“不予处罚确认函”,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违规的本质。这种行为,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形象,也损害了员工的利益。谁能保证,今天他们为了避税,让员工代领奖金,明天会不会为了其他目的,做出更出格的事情?
一家连财务都管不好的公司,有什么资格上市?这种企业,就算上了市,也只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,给市场带来混乱。监管部门,应该擦亮眼睛,坚决把这种“带病”的企业挡在门外。
上市之路荆棘丛生:杰特新材的未来何去何从?
杰特新材的IPO之路,现在看来,简直是荆棘丛生。实控人违规挪用经营贷,业绩增长乏力,财务内控混乱……这些问题,每一个都足以让一家公司倒吸一口凉气,更何况是同时出现?
这家公司想要成功上市,恐怕要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。首先,要彻底清理实控人的违规行为,该承担的责任要承担,该改正的要改正。其次,要拿出真正的实力,证明自己的业绩增长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技术、靠管理、靠市场。最后,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,堵住所有的财务漏洞,让投资者放心,让监管安心。
但是,这一切真的能做到吗?一个习惯了违规操作的实控人,一个靠外部红利支撑业绩的公司,一个内控混乱不堪的企业,想要彻底改变自己,谈何容易?
杰特新材的未来,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如果它能痛定思痛,彻底整改,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但如果它依然抱着侥幸心理,试图蒙混过关,那么等待它的,恐怕只能是黯然退场。资本市场,从来都不是慈善机构,更不是为那些“带病”的企业提供庇护的温床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